更新时间:2024-02-21 12:59:01浏览次数:116+次
东平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这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杉、松、竹等用树林,锥栗、柑桔、杨梅等经济林,盛产茶叶、笋、烟叶等农副产品,东平镇的“墟市”沿袭近四百年的 历史 ,提起“东平镇”,那就不得不提这儿的一种 美食 ,传承千年,代表的是非遗 美食 ,名字却很容易叫错,它就是“东平小胳”。
东平镇的“东平小胳”,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你把它叫成了什么?是不是“东平小路”?“胳”与“路”非常地像,不熟悉的外地游客经常把它叫错,但它可是非遗 美食 ,希望游客在第一次叫错后就能立马改过来,因为对食物来说名字也是至关重要的,叫对名字,这也是对食物的最大尊重。
若你来东平镇 旅游 ,那是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非遗 美食 的,若你想要学习制作东平小胳,那也是可以的,需要准备好主要食材“新鲜猪膘肉”,还有准备木蓿粉、白糖、豆腐、花生、芝麻、红枣、莲子、绿豆等精选辅料,从这丰富的食材中,就可以看出东平小胳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值得一尝。
制作“东平小胳”的第一步就是要将猪膘肉切成片,然后纯手工剁成肉酱,再加入之前准备好的辅料,均匀腌制半小时至一小时;第二步就是烙制蛋皮了,用的是细选农家鸡蛋,加入少许食用碱拌匀;第三步将蛋皮放进半边竹筒,加入腌制好的肉酱,将蛋皮包裹肉酱,卷裹成四方条状,最后再用传统竹笼清蒸一小时即可,东平小胳的用料复杂,制作繁琐,正是因为东平人不怕麻烦,才得以将这千年的非遗 美食 得以传承。
“东平小胳”色香味俱全,色泽油润精华,口感清甜爽口,甘甜清香,好吃不腻,它是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的传统 美食 ,当地自古有“无小胳,不成席”的谚语,东平小胳是东平人民请客喝酒时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少不了,对东平人来说“东平小胳”就是乡愁的味道。
除了东平小胳,东平镇还有许多独具地方风味的 美食 ,比如东平扁肉、胰子等等,还有东平酱油、东平高粱、东平素菜、东平矿泉水等老字号更是享誉闽北,来到东平镇,不得不吃东平 美食 ,不得不吃这“东平小胳”,在享受 美食 的同时,千万别把它的名字叫错。
如果你有机会来东平镇 旅游 ,一定要品尝一下这儿的“东平小胳”,品尝一个这非遗 美食 ,你一定会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就是属于东平镇的味道。
政和东平小胳最好。东平小胳有百年历史,用肥肉、白糖、鸡蛋等原料制成,最后放入木制蒸笼中猛火蒸一小时。出笼后的小胳色泽鲜亮、香气诱人。东平小胳口感爽滑、甘甜清香,营养价值高。
[img]东平小胳口感爽滑、甘甜、清香,营养价值高,据说还有美容的效果呢,八方来客都爱吃。切成小块的小胳如梅花状地摆在瓷盘中,色泽橙黄看相极好。小胳如果在馅中放入的苜蓿粉多些会更有嚼劲、不滑腻。质朴的东平人却将这种作法称为“小胳作假了!”现如今大家倒是觉得这“作假了”的小胳比原来“太真”的小胳好吃,至少不会那么油腻。看来小胳是不必打假了。
小胳是东平人民请客喝酒时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少不了。在秋冬季节,哪家有请客在宴席间,大家围坐在圆桌前,摆着瓜子花生畅谈丰收年。一声吆喝:“小胳来了!”橙黄晶亮的小胳摆上圆桌,顿时欢快的气氛溢满席间。
早些年大人去喝酒总会捎回一块小胳。乡里人好客,喝完酒后总要捎回一些小胳给回家的客人,现在已没有这风俗了,只是那小胳的味儿还留在记忆中。
近些年,东平人在小胳中做出了不少的传承文章。东平西街人张义建祖上世代做小胳,为了弘扬家乡的美味小吃,他在政和城关开了一家特色餐馆,专门研制小胳的各种风味,受到人们的喜欢。
1、在政和县东平镇,逢年过节办酒席,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就是小胳,有“无小胳不成席”之说。制作小胳主要原料是肥膘肉、木薯粉、白糖、豆腐、鸡蛋或鸭蛋,蛋是用来烙成薄饼做皮,其它四样和在一起做成馅。通过蛋摊成皮包的小胳,才显得橙黄晶亮。
2、小胳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制馅。制馅是关键,将肥膘肉剁成肉酱,豆腐捣烂,在大盆中和着木薯粉加少量白糖用力拌匀,待用。
3、做蛋皮。将蛋打在小盆中,加适量的水、碱,用筷子打匀,等锅七分热,用肉油润好锅将打好的蛋液在锅中淋个来回,成一个圆蛋皮均匀且薄,起锅后的蛋皮摊平放好。
4、是包裹。拿来约三十公分长的半圆竹筒,洒上适量水淀粉,将蛋皮附在竹筒中,把肉馅臽进竹筒,包好蛋皮,小胳成形了。
5、最后一步是清蒸。将包好的小胳放入蒸笼中猛火蒸上一小时,成熟出笼后的小胳色泽鲜亮、香气诱人。切成片状摆放在盘子中,金黄剔透。
6、蒸好的小胳切成一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