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2 17:10:01浏览次数:116+次
降雨量的测量过程:
1、雨量筒的直径为20cm,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2、量杯的直径为4cm,它和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数值就可读出当天的降雨量。
扩展资料
以下是雨量等级:
①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
②日降雨量10.0-24.9毫米为中雨,
③日降雨量25.0-49.9毫米为大雨,
④日降雨量为50.0-99.9毫米是暴雨,
⑤日降雨量为100.0-250.0毫米是大暴雨,
⑥日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img]目前,气象、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气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而水文用的则是0.5毫米的。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比较先进的测量器,自动生成降雨记录,他们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应时段内的降雨量。
我国的年雨量
我国雨量南多北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400毫米等年雨量线从东北大兴安岭西坡一直向到西藏拉萨附近,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半。我国大陆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的巴昔卡。
但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台湾省。台湾许多地方年雨量比巴昔卡多,基隆以南不远的火烧寮,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雨量
用雨量器来计算。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 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参考资料
360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