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1 16:34:02浏览次数:116+次
汶川地震是2008年发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汶川地震发生原因
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img]四川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
5·12汶川地震,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发生的里氏8.0级(矩震级达8.3Mw)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5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地震是发生在2008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突然发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记载以来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最为惨重的一次灾难,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
抗震救灾:
汶川地震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华民族积淀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磅礴力量,“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
无数人慷慨解囊、舍生忘死,时时涌动爱心,处处展现奉献,汇聚成抗震救灾的无穷合力,深刻地、生动地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特征
1、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汶川县羌族人口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房屋结构为石砌墙体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
2、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员伤亡情况严重。由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医院等单位人员较为集中,学生、教职工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
3、抗震救灾难度大。震中汶川县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当时灾区多阵雨天气,给灾区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5·12汶川地震